貢方堂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這五個中醫養生的誤區
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,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,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。關于中醫藥的歷史,可以追溯到始祖皇帝軒轅氏所著《黃帝內經》,奠定了中醫藥之根本。經歷代發展,中醫已經成為華夏文明薪火相傳之瑰寶,為歷朝歷代人們祛病安康之良藥。但近年來,關于中醫有許多負面意見,以及空穴來風的定論。有些尚可斟酌一二,但很多說法著實不負責任,有抹黑中醫之嫌。今天,承襲萬密齋醫學理論的貢方堂,來為大家解讀以下關于中醫的常見誤區。
誤區一:西藥立竿見影,中藥療效緩慢首先,中藥和西藥的成分本就不同。重要多以生物為藥,包括植物、動物、礦物等。而西藥主要是化學合成,包括有機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。 由于這個本質區別,西藥針對急性疾病的治療效果會更加明顯,但對于一些慢性疾病,則會出現“治標不治本”的情況。這時候,堅持服用中藥,是可以 通過調理得到根治的。 誤區二:中醫診脈即同診病有人以為看中醫無需患者開口,醫生一把脈便什么都知道。其實,中醫的診斷是“望聞問切”四診合參,缺一不可!以偏概全只會耽誤病情,更有“舍脈求癥”時,脈診的假象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。 而有些所謂的“名醫”正是以“脈診為上”信口開河、招搖撞騙,敗壞中醫聲譽,這是我們需要小心提防的。 誤區三:中醫無法證偽中醫是經驗醫學,比如針灸,數千年來一直為國人祛病健身,也一直有著很好的效果。只是我們無法用科學的理論和角度去論證它,難道你就要說針灸是無用的嗎? 古今中外,有很多未解之謎。正因為有未知領域的存在,才激勵我們不斷探索科學技術。中醫有著一整套的理論和實踐效果,而你如果認為針灸是偽科學的話,那就拿出證據來反駁,而不要以中醫本身來自證其偽。 誤區四:中醫與西醫混淆有人看中醫喜歡問:醫生你診脈幫我看看我是否患有胃炎?腎結石?實際中醫和西醫的診斷是截然不同的。中醫診斷重癥候輕病名,所以中醫病名多為癥狀,如頭痛、心悸等,而中醫治療主要針對癥候,如寒熱虛實表里以及臟腑定位。 西醫診斷多為定位或病理診斷,與中醫是兩個體系,可以相關,但沒有等同的聯系。 誤區五:中醫養生是智商稅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,中醫養生也逐漸火熱起來。有人說“中醫就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”,因為即使沒有中醫養生之說,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里也充斥著中醫養生的智慧。 比如飲食的寒熱、體質的寒熱、生活起居的調適、防寒保暖的注意事項,這些稀松平常的生活常識,都是中醫養生經驗的結晶。如果要說中醫養生是“智商稅”,那就是在否定自己的三觀! 其實日常生活的養生智慧比某些理論更有效、更可行。真正的養生無需刻意,自然最好! |
今日熱點
